xiner

3592-(1)卷首語
3592-(2-3)目录-1
3592-(2-3)目录-2
3592-(4)版权页2
3592-(1)卷首語
3592-(2-3)目录-1
3592-(2-3)目录-2
3592-(4)版权页2

經濟導報 3592期

作者:經濟導報社 ╱ 日期:2025-05-06 ╱ 多媒体版 ╱ 已保护 0.01 棵树

樂觀?危險!

林少喜

 

       當前,中國社會對中美關稅戰的討論出現了一種非常值得警惕的現象:一季度GDP數據達到5.4%增長與股市的快速修復,催生了“中國經濟無懼衝擊”的樂觀情緒,在社會輿論界蔓延,這當然可以理解,畢竟普通人對關稅戰的結構性風險、外貿依存度的真實韌性以及政策工具的可持續性都缺乏深度認知,但當理論界也受此左右,出現了同樣的樂觀情緒,這就特別危險。
       “馬虎失街亭,大意失荊州”,盲目樂觀,可能掩蓋關稅戰長期性導致對經濟的殘酷傷害,導致政策應對的滯後與被動,最後造成嚴重的後果。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在複雜博弈中,任何戰略誤判都可能讓來之不易的復蘇成果付之東流。
       很多人都盯著最新出爐的數據拍手叫好,如2025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3%,出口增速達6.9%等,表面看,確實喜人,但數據的背後實是另有隱情:一是“搶出口”效應透支未來增長。特朗普上臺,誰都知道他會打關稅戰,出口企業搶在關稅實施前盡可能多出口是符合實際的。而關稅措施4月才全面落地,影響將逐步顯現,我接觸到的一些出口企業都馬上失去或減少訂單開工量不足。二是政策救市的不可持續性。A股4月的反彈得益於國家隊增持ETF、跨境融資鬆綁等短期措施,但若外貿企業利潤持續承壓,影響到其他行業,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背離恐難持久。
       另外,儘管出口占GDP比重從2006年的35.5%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19.2%,但淨出口對GDP增速的邊際貢獻依然顯著。若美國維持145%關稅,中國對美出口或減少85%,直接拖累GDP增速約1.2%,而歐盟與東南亞市場僅能彌補30%-40%的缺口,數萬家外貿企業與數百萬就業崗位將面臨衝擊,時代一粒灰,對無數人來說是一座大山。
       最近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在與中國高層對話時也表達對中國產品轉銷歐盟的擔憂;越南新加坡等國則強調嚴查轉口貿易,明顯是針對中國產品。原來外貿企業轉口第三國再出口美國之路,基本上給封死。國內為何要治卷?就是產能過剩,消費能力不足,如果外貿企業再將之轉內銷,對消費市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更值得警惕的是,關稅戰的危害將不僅停留在貿易層面,還將傷害中國的整體經濟,產業鏈重構加速“去中國化”,無疑會讓就業市場面臨壓力。失業若疊加消費信心下滑,更可能引發社會穩定性風險。
       所以現在要警惕目前輿論場上的盲目樂觀,政府應該做的是引導理性預期認知,向大眾解析數據變化原因。
       4月25日政治局會議所強調的“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扎實做好經濟工作。”正抓到了問題的關鍵。
       真正的經濟韌性不在於季度報表的驚豔,而在於經濟發展的長期支撐力。
       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博弈的勝負往往取決於對風險的認知深度與行動速度。當前,我們既不能因一季度數據的“小陽春”及股市的表現而忽視冰山下的暗流,也不必因關稅戰的威懾陷入過度悲觀。
正視問題、直視問題,做好自己能做的,守住民生底線,鍛造不可替代的競爭力,才是重中之重。任何經濟體的未來,都不取決於盲目樂觀的歡呼聲,而在於清醒認知後的每一步堅實前行。
(更多相關報道詳見本期“首讀”專欄“解讀425政治局會議”P12-19)

留言版

xiner

新书上架

热门刊物

最新信息

經濟導報 3592期

请填入账号及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