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最需要的,就是多一些耐心
林少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A股港股不漲反跌。有人認為此次會議“猶抱琵琶半遮面”,沒有說明穩定股市樓市的具體措施,政策力度還不夠大,對中國經濟的未來表示失望。
市場心急,可以理解,但心急的同時,更要看清楚一些本質的東西,這樣才能更準確預判中國經濟的未來。
失望,是因為沒有讀懂“926”及之後政策所蘊含的深意。
“926”的重要性絕對不在於其力度有多大、政策有多超預期,而是在於它透出的一個關鍵資訊——最高層的決策思維正在悄然發生轉變。
這比任何激動人心的數字或提法重要,因為一切的改變都始於認知的變化,沒有觀念的改變,就不可能有後續的實際動作。同樣重要的是,認知一旦變化,就絕對是“不達目的絕不甘休”,只要一天不走出通縮,進入經濟正向迴圈的健康軌道,有力有針對性的政策就一定不會停,一切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目前市場最需要的,就是多一些耐心。
回到核心上來,從中央經濟會議的政策基調上來說,我們完全可以看到最高層已經打破了一些決策思維定式,這種勢頭正是從“926”開始的,此次會議讓“轉變”的信號更為清晰和強烈。
首先在於認知轉變,油門踩到底。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樣的措辭是此次經濟會議的重中之重,尤其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是14年後首次重提。之前政策一直拘泥於不陷入大水漫灌的語境,不敢放開手腳,而是採用精准滴灌的救市方式,但這種方法,對於陷入通縮困境的經濟說,如同水滴入枯土瞬間消失於無形,浪費政策不說,還浪費了時間,浪費了市場的資金,又讓問題惡化,更嚴重的是消弱了市場信心。這如同對一個垂死的病人,是先電擊讓他站起來,還是打吊瓶維持微弱的生命體征?這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說信心比黃金重要,這一點,最高層已經和市場有了共鳴,並且在對的方向上開始用力。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最直接的操作就是降准降息,只是頻次和降幅的問題。政策瞄準的不是房地產的一畝三分地,而是全局。中央財政顯著提升財政赤字率,按此次會議的表述財赤極有可能在4%以上,而中國完全能夠承受比較高的中央財赤,若干年後回頭看將會發現這是經濟發展分水嶺。
其次在發力的方向上,今年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升了消費的重要性。如何刺激消費是過去兩年一直在做的事,但2025年將之放在第一位,可見刺激消費的份量。過去20年,我們比較擅長的是供給端,基建、產能擴張,當時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車以及人口高速城市化,所以這些產能可被快速消化掉。但今非昔比,再去建更多產能和基建回報顯然是惡化的。因此,經濟工作會議提升了消費的重要性。
第三即打破道德風險的拘泥。目前最大的風險是房地產過度調整危害金融體系,所以它納入防範風險的版塊。通報中“持續用力推動”這種表達,是這幾年樓市表態中最迫切也最懇切的一次。迫切是形勢不由人、懇切則代表決策層最想做的事。基本可以確定2025年底前止跌回穩是樓市主旋律,你也可以理解為不計一切代價救起樓市為止。
最後,是對中美貿易衝突的應對思路有定力。特朗普上台後,市場對外貿出口以及外資信心方面,有比較大的顧慮。但這次會議明確要繼續擴大開放。隱性的信號是,率先釋放通縮警訊的易綱本月初表示,從經濟角度來看,不予報復是一種最優解。
知是行之始,經濟溫度的變化總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傳達到最高層,誠然,等待的時間是最難熬的,因為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而現在,敲門聲已經響了,你聽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