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林少喜
香港養和醫院陳煥堂副院長:“當一位肺炎患者來到醫院尋求我們幫助,我們不是給他一些消炎藥就算完成治療,而是還會關心他是否因為患病有什麼擔憂?醫院裏的臨床心理博士會和他聊天談心,緩解他的心理壓力,使其身心都能得疏解。養和所奉行的不是‘你有病,我醫你的病’,而是‘醫一位有病的人’,這就是‘全人醫療’。”
我很贊同全人醫療理念,據統計,中國的癌症患者70%都是嚇死的,如果有全人醫療這種理念,相信很多患者的生存期一定會更長。我剛出來工作的時候,也體驗過恐懼的感覺。那時我手指麻木,去醫院檢查拍了頭部、頸椎CT,醫生判斷是頸椎導致,作了一段時間頸椎牽引但沒有改善,人反而行動無力需要幫助。我準備要作頸椎手術,到了廣州中山大學第一醫院,接診的吳教授仔細看了我從深圳帶去的CT,認真地說我頸椎沒有問題,只是缺少維生素B系列而已,我一聽沒事立馬站起來行走不需要拐杖了。
頭痛醫頭最常見,頭痛醫腳也不少見,看來頭痛醫人才是解決之道。可見心態對人健康的影響極大,所以清晰認知真相、認知趨勢是何等重要。
926政治局會議之後,股市暴漲了一波,不少人擔心政策效應和力度,之後市場又有大的回調。何去何從?值此市場關鍵點,我認為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出臺政策的脈絡,嘗試從決策層的思路上來理解決策背後的邏輯,才能正確理解當下市場的行情變化,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
穩增長的關鍵是穩企業。926政治局會議,除了出臺樓市、股市的政策包廣為人知,其實還涉及提振民企的重要措施,要求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10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民營經濟促進法是因應這幾年涉及民企的一些損害行為,特別是網路上對民企喊打喊殺的回應,要從立法上保障民企的權益。作為中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有望進一步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也是吸納就業的主體。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中,列明保護生產經營活動,重申在法定許可權、條件和程式下才能開展執法活動,規範異地行政執法行為,建立健全異地行政執法協助制度,禁止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違法干預經濟糾紛,最大限度避免權力對民營經濟的傷害。眾所周知,今年各地財政吃緊,有些地方就緊吃,各種亂罰款層出不窮。為了彌補地方財政窟窿,多地非稅收入突飛猛進,查稅倒查三十年、遠洋捕撈式的執法讓企業聞風喪膽,這哪里是在拔毛,這分明是把鵝燉了。民營經濟促進法,就是要管住燉鵝行為。
法治是市場經濟最穩定的基石,也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民營經濟立法、加強權益保護,給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激發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受益的將是整個中國經濟。
除了立法,政策層面還在市場環境上進行改革,以打破利益藩籬。10月18日國常會研究部署深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有關舉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事件。
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一項系統性改革,實質上是為企業營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統一大市場將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同時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迴圈的堵點卡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讓各類企業在公平競爭中成長壯大,以更高經濟效率推動各地更好發展。
這一個月來,全球的媒體都在關注中國央行、財政部的刺激政策,這種強刺激對時下陷入通縮陰影的經濟來說非常必要,但它並不能真正解決經濟問題。在中國,真正能夠解決經濟危機,帶動人民生活水準提升,是要通過對全國市場的制度性改革來解放生產力。這次國常會,就是國家正式發出新一輪市場改革的信號。
這次國常會後,政府文件中公佈的商品、要素、資源的市場開放領域,有資格有能力全國範圍內投資、並購這些資產的企業,將大概率成為新時代的平臺公司。
上面這些政策,是在對內制度建設方面破除妨礙經濟發展的束縛,為經濟發展鬆綁賦能。
時間軸再往前推,一樣也可以看到決策層已經在不斷改善對外關係,為發展經濟提供更好的外部環境。包括年初以來中國對很多國家單方面免簽政策,還有努力穩定和美國的關係。8月底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訪華,就是中美在美國大選前給雙邊關係加了防護欄以穩定兩國關係,這對於雙方來說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中國需要一個穩定的對外關係來發展經濟。坊間有一種說法:“戰後凡是跟著美國走的都富裕起來了,戰後凡是跟美國作對的都還很窮。”其實是說尊重新的世界秩序和貿易體系的國家都富了。中國的對外開放,基本就是對美國開放,這個是事實。和美國關係處理好了,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也會穩定下來。
從上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發展經濟是從系統方面謀篇佈局,絕不是零敲碎打一時起意,只有從這個維度來理解當前的政策邏輯,才能夠準確理解高層對搞好經濟的決心和出臺政策的基本思路。從這個角度來看,股票市場個別交易日出現較大波動,也只是市場情緒一時的表現,但不改趨勢向上的動能。例如發改委、住建部新聞發佈會宣示政策不達市場預期,反映到股市上就是較大調整,而管理層會因應市場的變化而作出加碼政策,背後呵護市場的決心卻是不容置疑。例如18日當天三大金融監管機構的一把手一起向市場喊話,就是對前一天住建部發佈會不及預期的糾偏,從而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只要市場需要,一定是政策加碼到市場止跌企穩調轉,包括21日央行9年來大幅度的降息,這就是當下的政策溫度,也是我之前呼籲政策包要管足管夠才能扭轉預期所需要的局面。
厘清政策脈絡,也就不難理解當下的經濟政策環境了,全人醫療、系統思維,一體兩面,根治的都是整體問題。
春江水暖鴨先知,中國的這一輪大規模經濟刺激週期,政策方向和目標是打破通縮螺旋,重回通脹預期。只要目標還沒有實現,政策包就不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