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er

3560_c
3560_c
3560_c
3560_c

經濟導報 3560期

作者:經濟導報社 ╱ 日期:2024-01-29 ╱ 多媒体版 ╱ 已保护 0.31 棵树

提振消費,也許應有新思路

林少喜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對當前經濟困境發表看法,建議中國的央行要盡快把通脹的年率推到百分之六左右,然後調校到百分之四,再跟着是讓這百分之四的通脹率持續到經濟的整體有全面性的可觀發展。這一建 議引起較多的關注和熱議,我關注到同文張五常提到的另一個觀點,他認為刺激消費的政策,是牽涉到凱恩 斯與弗里德曼爭議的一個關鍵點,凱恩斯認為國民的消費是基於他們的收入,而弗里德曼則認為國民的消費 是基於他們的財富。張五常認為從消費理論來說,弗里德曼是對。他通過弗里德曼的理論,認為今天中國經 濟的一個困難是樓價下降,導致居民財富下降,而財富下降對經濟的損害嚴重,因為這不像收入那樣。收入 是過渡性的,但財富不是。財富下降,是代表着居民對將來的收入預期是永遠地下降了。

       張五常的這一觀點,香港特區政府前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在2023年9月中呼籲政策減辣時曾有形象的比喻,唐英年認為樓市下跌影響消費,他強調樓市對整體經濟是非常重要指標,也是市民是否外出消費的重要 心理因素。唐英年舉例樓市上升時,市民的自住物業由1,000萬元升至1,500萬元,心理上“開心、富有了”,外出 消費意願自然強;但當樓市不斷下跌,原本1,000萬元變成950萬元,心理感覺一定會很差,消費意願變弱。

       上面兩位名人對消費的理解和詮釋,無疑和普羅大眾對消費的觀感較為接近。內地普通人投資管道 較為單一,基本上只能是樓市和股市。目前的股市上如同化骨龍,多大體量進去,出來基本上剩把骨頭,普通 投資者很難從股市上賺錢。去年下半年胡錫進高調進入股市時,很多人以為市場底到了,沒有想到還是太單 純了。普通人財產性收入更多是來自於樓市,但這幾年內地和香港的樓市,幾乎是打個7折,以致大多人的財 富是大幅縮水。我們可以觀察到,當股市或樓市在牛市的時候,消費市場是很暢旺的,居民的消費意欲也是最 強的。而在經濟下行周期,居民的消費意欲是較低的,這可從近兩三年高檔酒樓萎縮就可窺斑見豹。去年底 我見過的調查統計中,針對內地的奢侈品消費,增幅也大為萎縮,沒有過往的強勁,倒是火了基本的大眾消費 品,香港人北上消費,國人外國遊下降較快,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是這個階段較為明顯的特徵。

       普通人在財產性收入大幅虧損情況下,靠工資性收入是遠遠彌補不上這一部分的缺口,正常情況都難 以補上,何況這幾年很多人的工資不漲反降。在經濟不景氣周期,裁員更是層出不窮,甚至連騰訊、阿里等大 廠也不例外,這都會影響了市民的消費意欲。

       居民財富的縮水,影響了新的投資,甚至存量的投資也會減少,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在低息環境下,居民 寧願提前還銀行貸款也不願意借款投資;而投資的減少,創造的工作機會自然減少,就業壓力加大,減薪裁 員也就常見,這也導致更多人擠考公務員;而經濟不景氣,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降薪也成常規動作,公務員 的金飯碗也遜色不少。環環相扣,螺旋式下降,不斷迭加強化居民對經濟前景的看法,自然也影響了整體的 消費欲望。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張五常對消費的闡述,也就值得認真思考了。中央經濟會議將消費提到前所未有的 高度,在當前情況下,如何提升居民的消費意欲,恐怕需要有新的思路和策略!當然,國家經過40多年的發展 積澱,我們會有更多的底氣跨越山海,終見曙光。

留言版

xiner

新书上架

热门刊物

最新信息

經濟導報 3560期

请填入账号及密码